“五一”小长假 健康要“先行”
“五一”假期将至,各大平台的订单量狂飙,压抑了三年的旅游需求得以释放,不少人想利用这个假期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放松心情。但专家指出,由于气候、生活习惯、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各种意外突发状况和某些疾病在假期呈多发态势。因此,外出旅行要小心防护,做好“健康功课”。
备好连花清瘟——防治呼吸道疾病
春夏之交,气温多变,也是感冒流感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五一”假期即将到来,返乡探亲和踏春出行活动增多,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传播风险将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儿童、孕妇、老年人等免疫功能低下的重点人群,容易感染,引起并发症。
因此,专家指出,“五一”出行,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和公共场所,要注意做好防护工作,保持社交距离,保证良好的个人卫生。出行前也可以备上一些感冒药。连花清瘟是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常用药物,对感冒、流感、新冠常见的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症状,具有多靶点治疗特点。因此,如果家里有连花清瘟可以备上。
作为经循证医学筛选出的中药良药,连花清瘟至今已34次被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列入防治甲流、乙流等传染性疾病的诊疗方案用药,纳入《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十版)及国家中医药管理《新冠肺炎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的推荐用药。
由于呼吸道疾病常见、多发;同时流感、新冠等病毒性呼吸道疾病还具备一定的传染性,因此,除要做好日常物理性防护外,备好一些常用的药物在出现症状时及早干预,十分重要。
重视胃肠健康——避免“病从口入”
节假日是胃肠疾病的高发期。“病从口入”,饮食不干净、不卫生,是诱发胃肠疾病发作的重要原因。另外,应酬过多、饮酒过量、熬夜消遣、暴饮暴食、过度贪凉等也可能会使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疾病发生。
因此,专家指出,“五一”外出聚餐,要注意卫生,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饮不清洁的水,同时不要贪凉。要到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正规餐馆就餐。倡导“公勺公筷”“分餐制”等健康生活方式。野外就餐最好携带有密封包装的食品;打开包装后的食品应尽快吃完,不食用腐败变质及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饮品。不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和野生植物。尤其是在海滨城市食用海鲜产品时,一定要挑干净新鲜的食用,防止发生食物中毒。
另外,各地都有一些“名吃”,不过注意不要吃过量。吃住农家时,可根据自己饮食习惯带些食品。专家提醒,饮食不要贪凉,大量食用太凉的冷饮会暂时让口腔内的唾液腺、舌味觉神经和牙周神经都会因冷的刺激而处于麻痹状态,不但难以品出食物的味道,而且还会伤脾胃,引起咽喉炎。
远离过敏原——预防皮肤过敏
“五一”正是人们享受阳光和美景的时候,但很多人也碰到了棘手的过敏问题。此时正是气候转换的季节,空气中散布的花粉、细菌孢子等过敏物质多,加上紫外线较强、日晒多、风沙多、柳絮多、皮肤干燥,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就容易出现皮肤过敏、鼻炎、结膜炎、过敏性咳嗽等多种过敏症状。
对此,专家表示,春夏之交,过敏原多,皮肤过敏后会出现红血丝、疙瘩,伴瘙痒、疼痛、局部烧灼感,严重时伴过敏性休克。面对过敏,一些人选择戴口罩、避免外出、勤洗脸、口服抗过敏药物等等,但是,即使戴口罩也不能完全防止过敏,勤洗脸能洗去皮肤油脂膜,皮肤角质层薄了更容易过敏。
为此,特给大家几点建议:远离过敏原,查找及筛查自己的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或少接触过敏原;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保持心情舒畅,增加自身免疫功能;注意面部及暴露部位做好防护,面部皮肤容易过敏的患者建议少用洁面及护肤用品,尤其清洁类及面膜,可以选择基础保湿剂,面部及暴露部位一定要注意物理防晒,同时擦隔离及防晒用品,佩戴墨镜及帽子。一旦出现过敏,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咨询医生,可以做脱敏治疗,预防过敏发展及减轻症状。
责任编辑:张欣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