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

值班老总读报(127)|“京津冀”——企业字号里的协同发展

河北新闻网 2020-09-02 04:06:42
语音播报
  • 分享
  • 值班老总读报(127)|“京津冀”——企业字号里的协同发展

    河北日报副总编辑 贾 伟

    保定市行政审批局最近出台《关于一网通办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十八条措施》,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对此,《河北日报》做了专门报道。

    这十八条措施,实实在在、干货满满,其中一条尤其让我眼前一亮,就是放宽企业名称使用限制——行政区划为“河北”或“保定”的企业名称,可以使用“京津冀”作为区域特色字号或者行业限定语;京、津迁入的企业则可以继续使用原名称。

    也许有人说,不过是一个地域限定词,有什么大不了?事实上,恰恰是这件不太起眼的事,体现出“协同发展”的大局观,营造出“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的新优势,值得称道。

    允许本地企业冠以“京津冀”的名头,亮出的是协同发展的“金字招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让协同发展更好成为企业和地方发展的优质要素和软实力;允许京、津迁入企业继续使用原名称,不仅让企业节省了申请更名的时间成本,更避免了品牌、知名度、企业形象等“软资产”的损失。我想,对于京、津企业来说,这一点可能比给真金白银更有吸引力。

    无独有偶。2015年,唐山市曾在全国首创京津冀企业注册“落地签”政策。得益于这一政策,到今年7月,已经有51家京津企业带着“身份”扎根唐山,不仅自身快速健康成长,也深度融入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互利共赢。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篇大文章、一幅大画卷,不仅需要从大处着眼,同时也需要从细处入手,需要那种推敲每个字句、画好每个线条的“绣花功”。放宽企业名称使用限制,就是“绣花功”。一些在吸引京津企业、技术等方面还有差距的地方,不妨反思一下,看看问题是不是就出在工作不够实、不够细上。


    总监制:桑献凯、王洪峰

    监 制:贾伟、郝彦鹏

    策 划:周荣丽

    编 导:吴晓萌

    文案助理:安人和、李晓宁

    摄 像:霍艳恩、王楠

    剪 辑:王楠、霍艳恩

    责任编辑:张永猛

    下一篇: 值班老总读报(126)|让新市民更好享受“市民待遇”
    视频直播
    预告 | 河北交响乐团《冰雪之约——冬奥交响曲》音乐会

    "新春走基层"特别直播|龙腾虎跃庆新春 欢乐祥和过大年

    回放 | 河北交响乐团《经典之夜》新年音乐会
    热门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