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太行风|《战斗在古长城》:抗日烽火中的影像记录

河北新闻网 2023-08-11 06:47:29
语音播报
  • 分享
  • 太行风|《战斗在古长城》:抗日烽火中的影像记录

    《战斗在古长城》系列作品是家喻户晓的抗战影像记录,是著名战地记者沙飞的代表作。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沙飞有着浓浓的长城情结,他的长城系列组照,谱写出了影像版“义勇军进行曲”的恢宏乐章,在中华民族面临危险的时刻,其战斗性、鼓动性犹如声声号角,激励人心。

    此外,《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八路军骑兵通过平型关》……这些极具感染力的经典摄影作品,都出自沙飞之手。他的作品记录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共赴国难、保家卫国的红色历史,也激励着后来人赓续红色血脉,奋勇向前。

    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封面。

    平山,碾盘沟。

    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坐落在太行山深处。除了寒冬,这里总有山花缀于山坡,青山绿水环绕中,偶有犬吠鸡鸣,让山村更显静谧。

    碾盘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苍茫的大山,像粗犷豪迈的男儿,而那袅袅炊烟、幽幽山径,则展现出无限柔情。就是这样一个恬静普通的山村,在抗战时期,创造了一段红色摄影传奇——1942年7月7日,以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名义出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份新闻摄影画报《晋察冀画报》在这里正式发行,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为创刊号题词。

    当第一本带着油墨香的《晋察冀画报》在这里诞生,不难想象沙飞和战友的兴奋之情。战事倥偬,这位战地摄影家穿越抗战烽火,保留和见证了许多震撼心灵的瞬间。

    然而,人们很难想象:当时,因工作劳累和环境艰苦,沙飞患上了肺病,废寝忘食的工作和采访令他的病情一度严重到咯血。

    为了早日出版《晋察冀画报》,沙飞用热毛巾敷住胸部,缓解咳嗽。在给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潘自力的信中,沙飞写道:只要能够完成出版画报的任务,即便自己病倒,也绝不停止工作……

    1939年春节,平山县蛟潭庄村突然变得十分热闹。比大红春联更引人注目的,竟是挂在屋舍外墙壁上的黑白照片——这些照片吸引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赶来观看,大伙儿欣喜地发现,照片上不仅有自家孩子参军时的模样,还能看到自己参与运送公粮、运送弹药以及护送伤员的影像记录。

    这个大山中的摄影展,空前成功。清冽的卸甲河畔人头攒动,群情激昂,连聂荣臻司令员都走过来参观,他兴奋地告诉沙飞,照片的宣传作用真大,不识字的老百姓也能看懂,请他以后多放大一些,办起流动摄影展,充分利用好这个鼓舞斗志的工具。

    晋察冀部队的战士也对个头不高的沙飞十分敬佩,因为他常常和战士们一样,冲锋到战场最前沿,近距离地拍下八路军战士浴血奋战、与日本鬼子搏杀的场景。

    “腰里挎着黑匣子,他为军民留影子,军民看了照片子,齐心抗日打鬼子。”渐渐地,当地有了这样的民谣流传,乡亲们用这种方式,留住沙飞和其他战地摄影家的英勇故事。

    光荣花戴在胸,一心要当八路军。河北平山县的刘梦元(左)和刘汉兴(中)参军。(摄影/沙飞)

    2013年春,熟悉平山红色历史的摄影家李君放,陪同作家程雪莉到柏坡岭下的夹峪村,采访年逾九旬的抗战老兵刘梦元。

    虽然年事已高,但刘梦元老人对于那段血与火的历史,记忆犹新。李君放的老家是平山,他是沙飞的崇拜者。听着老人的讲述,他从手机里翻出了沙飞代表作《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以及同时期多幅摄影作品,没想到,老人一眼认出了其中一张照片上刘汉兴身边的那位青年——正是刘梦元本人!

    这张照片和沙飞的代表作《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是同一组摄影作品。两张照片分别捕捉了晋察冀边区入伍大会时的普通场景:一张是年轻英俊的平山青年刘汉兴要入伍,他胸戴大红花,身旁站着父母家人;另一张是刘汉兴和刘梦元站在一起,和年轻的伙伴儿一起期待着入伍……两张照片画面生动,人物自然,真实反映了当时晋察冀边区广大青年积极响应号召、掀起参军热潮的情况,见证着那段光荣的红色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这些照片在许多报刊上转载,并多次入选摄影作品展和摄影集。如今,沙飞镜头下那些珍贵的瞬间或许被一些人淡忘了,但在李君放这样以记录红色历史为使命的摄影师心中,沙飞,依然是震撼心灵的名字。在这大山深处,关于他的所有记忆的细节,闪耀着动人的光芒;他的家国情怀和艺术生命,如这山间潺潺流水,清澈、欢快、无惧时光,永远焕发着青春的勃勃生机。

    于是一有闲暇,李君放便会回到碾盘沟,不仅因为那是他的摄影梦开始的地方,还因为他在创作之余,兼任着碾盘沟晋察冀画报社陈列馆馆长。

    每次回到碾盘沟,当他长久站立在熟悉的沙飞故居前,思绪便会飘向记忆深处,回溯这位红色摄影家不平凡的一生——

    沙飞原名司徒传,广东开平人,生于一个药商之家。如果不是抗战爆发,沙飞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无线电技师。但是,看到日寇铁蹄践踏国土,同胞生灵涂炭,他毅然决然踏上了战场。

    1938年,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来到中国,他拍摄的记录中国抗战的照片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沙飞立志要做“中国的卡帕”。

    沙飞早年曾为鲁迅拍下许多经典照片。到达晋察冀后,他与国际友人白求恩情深意厚,结下了非同寻常的战地友谊。沙飞拍摄了《白求恩在模范病室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白求恩为伤员检查身体》《白求恩和木工一起制作医疗器械》等一系列感人的照片,他深深地记住了罗伯特·卡帕的名言:“照相机本身并不能阻止战争,但照相机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战争,阻止战争的发展。”

    1942年5月1日,晋察冀画报社在河北平山碾盘沟村成立。沙飞担任主任,罗光达、石少华先后任副主任,赵烈任指导员。

    1942年7月7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在碾盘沟村正式发行。为扩大画报的国际影响,创刊号文字说明采用中英文对照,由多位国际友人帮助校订。当时的《新华日报》曾如此评价这份画报:“这样华丽的画报,竟然是在敌后那样战斗的地方出版的吗?当我们看到《晋察冀画报》的时候不能不大吃一惊,它叫我们珍视,叫我们再三翻阅,不忍释手,对着那五彩套版的木造纸封面一再凝视。”

    八路军在古长城欢呼胜利。(摄影/沙飞)

    革命者,不仅有澎湃的激情,也意味着流血与牺牲。

    沙飞把底片视为生命,认为这是反映日寇侵华的铁证。疯狂的侵略者也把晋察冀画报社视为眼中钉,多次重兵“围剿”。

    1942年,沙飞拍摄了一张照片——《摄影记者雷烨与抗敌剧社小演员田华》。

    雷烨是沙飞的挚友。1942年冬,雷烨当选为晋察冀边区参议会参议员,在完成繁忙工作的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晋察冀画报社的工作。当时,他和沙飞一同来到河北阜平,采访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见到了小演员田华。雷烨风趣地对田华说:“你叫田华,我叫‘雷华’(当地群众常把他的名字叫成“雷华”),咱们‘二华’合个影吧!”遂由沙飞拍下了这张照片。

    谁也没想到,这张照片是田华的第一张照片,也是雷烨的最后一张留影。

    1943年4月19日夜,数百名日军突袭晋察冀画报社驻地,沙飞立即通知正在工作的雷烨等撤退,同时组织画报社转移人员和印刷设备。雷烨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指挥村民转移后才带警卫员突围。

    4月20日凌晨,雷烨与敌人遭遇,他命警卫员突出重围,自己与敌周旋。身负重伤后,他撕毁随身携带的文件,又把心爱的照相机、自来水笔和望远镜砸碎,然后从容拿起手枪,对准自己扣动了扳机……

    1943年12月,转移至河北省阜平县柏崖村的晋察冀画报社再遭日军袭击。沙飞背上底片,赤脚在冰天雪地中突围,不仅身受重伤,还差点造成双脚截肢。而指导员赵烈则在带领技术人员何重生等人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何重生也在这次突袭中被日寇杀害。

    沙飞和他的战友们,以相机为武器,用鲜血和生命记录了抗战历史。

    战斗在古长城。(摄影/沙飞)

    如果要从沙飞的摄影作品中,找出最著名的代表作,许多人会选择他拍摄于晋察冀的《战斗在古长城》。

    《战斗在古长城》属于一个以长城为背景的系列作品,包括《不到长城非好汉》《塞上风云》《卫士》《八路军在长城上行进》《八路军收复插箭岭》等多幅作品。其中部分作品最早发表在1943年9月出版的《晋察冀画报》第4期上,附于《晋察冀八路军的战斗胜利》一文中。

    自1943年首次刊出后,无论是抗日战争期间还是其后的不同历史时段,这组彰显爱国主义精神的经典摄影作品,从来没有在公众眼前消失过。它反映了中华民族长城一般坚不可摧的独立自主精神和民族团结力量,是最能体现伟大抗战精神的摄影佳作之一。

    2023年4月4日上午,“烽烟号角——纪念《晋察冀画报》创刊80周年摄影文献展”在河北省美术馆启幕。这次展览以高清历史照片结合画报社成员后代保存的实物资料等,通过“鼓角临风”“血染沙场”“战地黄花”“硝烟洗礼”四个主题,综合展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烽火硝烟的抗战记忆。在本次摄影文献展的开幕式上,西柏坡研究专家、平山村庄考总策划张志平,深情写下两个大字:仰望。此前的2019年7月,张志平牵头推动晋察冀画报社陈列馆的布展工作,当他和工作人员拜访与沙飞同时代的战地记者顾棣和胡冰两位老人时,顾棣曾感慨地说:“中国红色摄影的摇篮在晋察冀。”

    曾经忙于抗战老兵主题摄影的李君放,还创办了《晋察冀画报》创刊地“碾盘沟”的公众号。他常在夜深人静、繁忙的工作结束后,仔细编辑、校对和推送一段段关于这片红色土地的回忆文章,表达对以沙飞为代表的一代红色摄影家的崇高敬意。

    “虽然头颅已被你打伤,但我决不像那无耻的、在屠刀下呻吟的牛羊,我要为争取生存而流出最后的一滴热血,我决奋斗到底、誓不妥协、宁愿战死沙场……”这是1937年沙飞发表的一首诗,题目是《我有二只拳头就要抵抗》。战鼓一般的诗句,今日吟诵,仍让我们感受到他澎湃的革命热血一直未冷。

    2023年暮春时节,一场瑞雪飘过碾盘沟的上空。

    李君放回到这里,踏着皑皑白雪,再次穿行于那段红色烽火中的记忆……

    碾盘沟晋察冀画报社陈列馆的文化广场上,白雪覆盖着几尊雕塑。李君放端起相机,透过眼中的温热再次聚焦沙飞、赵烈、石少华、罗光达……追寻老一辈战地摄影家的脚步和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踏上新时代新征程。(邢建军)

    (感谢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大力支持)

    责任编辑:张永猛

    下一篇: 河北衡水:“二一三”人才培育机制破解企业用人困境
    视频直播
    直播预告|“河北省防汛救灾暨灾后重建”新闻发布会

    回放 | “2023 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新闻发布会

    回放丨“河北省妇女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新闻发布会
    热门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