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热点关注

规范社会行为 引领社会风尚

解放日报 2023-03-07 08:46:23
语音播报
  • 分享
  • 规范社会行为 引领社会风尚

    ■赵庆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内在逻辑,对于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弘扬法治精神——

    新时代,要着力弘扬法治精神,营造全社会都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

    一要树立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强化人们的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

    二要挖掘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弘扬民为邦本、礼法并用、以和为贵、明德慎罚、执法如山等传统理念精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要总结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法治发展经验,并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赓续基因、兼收并蓄、守正创新,弘扬法治之魂、凝聚法治之力、强化法治之治。

    在法治宣传教育上,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适应对象化、差异化、分众化的特点。特别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法治教育机制。

    同时,把公民法治素养基本要求融入市民公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融入文明创建、法治示范创建和平安建设活动,并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综合运用新手段新范式,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

    领导干部应当发挥“头雁效应”,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优化公共法律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

    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高品质的公共法律服务,有利于贯彻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原则,充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是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要大力推广运用远程网络等服务模式,促进城市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广泛辐射,将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农民工、老年人等群体以及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的重点服务对象,保障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

    二是加快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比如,依托法律援助组织、司法所等现有组织机构,构建集电话热线、微信、网站为一体的“一网通办”法律服务网,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在此基础上,有必要构建完善公共法律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以群众满意度来检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成效。

    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一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应根据社会关系性质和特点,科学制定和充分运用不同类型的规则,构建种类多样、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社会治理规范体系,推进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要完善法治社会建设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等法律规范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法律手段进行依法治理;加强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建设,形成社会成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法治氛围。

    二要深化拓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加强矛盾预防,通过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通过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从源头上加以防范化解。

    同时,整合综治中心、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治理力量,发挥行业协会的自治自律作用,让法治微治理汇聚成善治大能量。

    此外,有必要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体系,发挥人民调解、商事仲裁、法律援助、司法救助、信访工作等在化解民间纠纷、修复社会关系方面的独特功能,推动矛盾纠纷分类分道分流防范化解,规范社会行为,引领社会风尚。

    总之,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加快法治社会建设,弘扬法治之魂、凝聚法治之力、强化法治之治;需要坚持系统观念,从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法律服务、依法社会治理等方面整体推进。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张永猛

    下一篇: 牢固的团结 有力的奋斗
    视频直播
    回放|“匠呈理想生活 美好如期兑现”花海十二城邻里步行街招商启动会

    回放|"河北省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直播结束丨杏花映长城·杏韵金山岭——金山岭长城第十二届杏花节
    热门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