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新农人

大学生返乡“花式”创业

长城网 2023-02-13 09:20:48
语音播报
  • 分享
  • 大学生返乡“花式”创业

    粉嫩嫩、肉嘟嘟,这就是多肉,在北上广是都市白领竞相追捧的桌面萌宠,在石家庄市鹿泉区,一棚多肉满地金,成了张志远返乡创业的致富法宝。

    “我们这个拼盆叫蓝孔雀,里面有十几个品种,售价在100多块钱。”2月4日,村里的年味儿还没散去,张志远就跑到花棚里忙碌起来,随手端起一个花盆,向记者展示着自己设计的多肉盆景。

    1989年出生,今年刚34岁的张志远,手掌宽厚略显粗糙,脸上晒出了小麦色,从他身上看不到年轻人的精致,只有淡淡的几分乡土味儿。可一聊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他那厚厚的嘴唇却迸发出反差极大的活力,干脆利落的话语,不由得让人感慨:大学生就是不一样!

    2014年,张志远从河北经贸大学毕业,在石家庄一家矿泉水企业做起了销售。那时多肉刚从韩国引进,迅速在一线城市蹿红。一些稀有品种,甚至涨到了上千元一株的高价。

    因为工作时间自由,张志远开始跟着做微商的朋友,在网上帮人代购多肉。“一颗多肉根据品种不同,代购费是5毛到一块钱。”本来是打算赚点零花钱,可一种叫“广寒宫”的多肉突然爆火,让张志远的手机被两千多个订单“轰炸”了整整一夜。

    一晚上挣了两千多,相当于自己半个月的工资,张志远非常兴奋,不是因为这笔意外之财,更没有像别人那样忙着继续接单赚钱。“我是学市场营销专业的,所有的创业都要先解决销售的问题。”多肉市场的供不应求,让他看到了一个机会:自己种,自己卖多肉。

    从河北经贸大学毕业后,张志远选择返乡种多肉创业。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皓 摄

    很快,张志远就辞职去了山东青州,在当时北方最大的多肉集散地,给当地一百多家花农做起了销售。每天带着全国各地的客商挨家挨户选品下单的同时,他还在当地租下一个花棚,根据客商的喜好种起了多肉。

    “每次去农户的花棚里,他们问我哪种多肉卖得好,我就问他们这个多肉怎么种?就这样用市场信息换种植技术,一家学一点。”一年多的时间,张志远不仅积累了全国各地的客户资源,还把多肉的种植技术吃透了。

    2015年,小巧精致的多肉花卉在国内一线城市广受欢迎,身价不菲。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皓 摄

    2016年,张志远回到鹿泉老家,投资二十万元建起了自己的两个多肉大棚。“在山东租棚每年就四万多,两年的租金就够建一个棚了。”回家创业降低了成本,但为了抢占高端市场,张志远开始大着胆子从韩国进货,“我们打十万块钱过去,人家给我们发来一堆箱子,就跟开盲盒一样,贵的、便宜的,什么品种都有,没有一点自主选择权。”

    虽然风险不小,可他还是咬着牙,开了一批又一批的盲盒。因为只要买到一株稀缺品种,他就可以用一片叶子,培育出一大批种苗,卖成市场上的抢手货。

    经过几年的发展,张志远已经建起了5个花棚,种植了产自世界各地的70多个品种、200多万株多肉,每年往山东、江苏、云南等各地发货100多万株,年收入五六十万元。不仅自己挣了钱,每年他还会雇佣十几名当地村民来花棚打工,村里的一些年轻人也有了种多肉创业的打算。

    同行的竞争不只来自村里,近年来,大规模的多肉种植基地在全国越来越多,多肉的价格也一路走低,原来几十元一颗的品种,现在降到了几块钱。

    面对市场的变化,张志远开始琢磨着转型,增加普通多肉的附加值。“像这种小苗子,一棚能种50万株,就跟农民种小麦一样。现在我们把十几种搭配在一起,增加设计感,就把小麦变成了盆景,这就是市场观念的转变。”

    创业8年,张志远一直在自己的花棚里忙碌,春节期间他难得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看着衣着鲜亮、在城市买房安家的同学们,张志远明显感觉到了自己与城市、与时尚生活的脱节。“但是我不后悔,他们在城里只是干工作,我回来以后,还能给村里人一份稳定的工作,我是在干事业。”


    责任编辑:张淑梅

    下一篇: 河北肃宁:“90后”夫妻育苗人
    视频直播
    回放|“启航新征程 幸福中国年”—“放飞冀艺”2023年河北省村晚示范展示活动

    回放|“放飞冀艺”——欢天喜地闹元宵 河北省群众文艺晚会

    回放|“冀房有约”第64期
    热门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