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安平新闻新闻
  • 分享
  • 安平县做足“马”文章 赛马赛出产业链

    来源:衡水新闻网 2018-06-25 09:41:41
    语音播报

    安平县做足“马”文章 赛马赛出产业链

    “丝网之都”因马尾而来村民盼赛马产业促马尾罗技艺传承下来

    提起安平,无人不知其有着“中国丝网之都”的称号,安平丝网,这一拥有长久历史的传统特色产业,也和马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事这一产业的人们一辈辈的将发展的源头传下来,那就是——马尾罗。

    据光绪二十六年《深州风土记》史料记载:“安平之绢皆一境独胜,如此比者不能多也”“安平故从绢利著闻,卷行欧美矣”。由此可见在百年以前,安平织罗已颇有盛名。随着织罗的发展,马尾罗问世了。城关镇东会涡村赵士峰是目前安平县内还会织马尾罗的4人之一,据他介绍,马尾罗的面料是马尾,在没有化纤纺织品的年代,马尾罗的主要用途是做筛子的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马尾织成的物品已经非常罕见了,近年来,马尾罗都出口日本,在国内的销量几乎为零。

    马尾罗的生产是先把马尾按颜色择出后,将马尾洗净晾干,再在钉板上把马尾梳理通、捋整齐、打成捆。生产马尾罗的设备是传统小型木制脚踏机,纯手工编织。

    1983年出生的赵士峰在母亲和奶奶的教导下,学会了织马尾罗的全套手艺。他开设了家庭作坊,将马尾罗这一濒临失传的技艺重新拾起,但也亲身经历了马尾罗一路走向衰败。“2000年时,是马尾罗销声匿迹之后,我将其发展到的最鼎盛的时期。”赵士峰说。那一年他请了30多名老人为他加工马尾罗,一年时间,赶制了4000多张。而今,他非常担心织马尾罗这一技艺会失传。为此,他为这一古老的编织技术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经被安平县审批下来,接来下要继续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提起前不久刚刚落幕的赛马大赛,赵士峰非常激动,他说:“赛马产业做大做强后,势必带动其他经济的增长,我们传承马尾罗技艺有望了。”与赵士峰有着同样期许的马店村村民王亚奇,是安平县内可数的几个会将马尾罗制成筛箩的艺人之一。“我的师傅临终前嘱咐我说,一定别让这门手艺失传。”那时,马尾罗的制作已经没落了。到了马尾罗几乎无人问津以后,王亚奇开始走街串巷,现做现卖筛箩,为的就是能够不让这门手艺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今年58岁了,一直在找传承者,可惜,这门手艺带不来经济效益,没有人来学。”但现在,他又有了盼头。

    两次大赛精彩绝伦赛马已成安平城市新名片

    安平县内的滹沱河曲度小,河道开阔平整、宽度适宜,河道内26公里赛道全部为沙土地,随河道自然弯曲、起伏,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适合民族赛马的“黄金赛道”。这一优势,吸引了今年的中华民族大赛马·2018传统耐力赛首站比赛在安平县举行。与往届赛事相比,本次比赛除了参赛马匹数量明显增多之外,赛道规格也大幅提高。赛事筹备期间,安平县政府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赛道体验,积极同中国马会沟通配合,优化赛道线路,尤其针对赛道进行了路面修整和景观优化。中国马业协会特授予安平县《中国马业协会理事团体会员单位》和《中国马业协会京津冀中心训练基地》的称号。

    4月27日,“京安杯”中华民族大赛马·2018传统耐力赛首站(衡水安平)”在滹沱河河道内正式开赛。来自京津冀、黑龙江、内蒙古、云南等地的159对人马组合展开角逐。通过赛事的筹备、组织和宣传,一座文化古城的历史和现实得以融会贯通,也给安平县今后“马”产业链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有了首场比赛的经验,6月3日下午,“上东壹号”中华民族大赛马·传统耐力赛2016—2017年度双赛季总决赛(衡水安平)在安平县滹沱河畔“扬鞭奋蹄”地更加顺利,这是民族赛马盛会同安平县的又一次会面。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的252匹良驹汇聚奔跑在安平县的沃野平川之中,享受安平河畔沙地赛道带来的奔跑体验。此次值盛夏时节,赛道旁大面积绿植覆盖、野花盛开、绿草如茵,是绝佳天然氧吧胜地。通过将安平县特有的沙地赛道、风光秀美的河畔环境以及底蕴深厚的博陵(安平古称博陵郡)文化有机融合,让参赛选手既可以欣赏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又能感受到安平县的文化底蕴,为中华民族大赛马·传统耐力赛打上了独特的标签和印记。

    这两次凝聚着民族赛马精气神的大赛,已然让“赛马”成为了安平县的城市新名片。

    责任编辑:翟一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