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时评铿锵而歌
  • 分享
  • 刘天放:从“打”到“扫”彰显持久保平安决心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1-25 11:35:37
    语音播报

    刘天放:从“打”到“扫”彰显持久保平安决心

    刘天放:从“打”到“扫”彰显持久保平安决心对黑恶势力坚决“亮剑”,果断出击。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其中不难发现,已经开展了10多年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现在变成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虽然只是一字之变,但涉黑涉恶问题出现了新情况新动向,专项斗争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1月24日新华社)

    这份重磅“通知”措辞严厉,威严十足。从“打”黑除恶到“扫”黑除恶,仅一字之变,却充满深意。“打”重在扳倒那些表明上的黑恶势力“硬暴力”,而“扫”则重在祛除隐藏在基层那些“隐性”却经常用“软暴力”手段实施犯罪的恶势力,如基层恶霸的乱政、抗法、霸财、行凶等。黑恶势力很难通过一次“打”就能根除,他们利益交织,盘根错节,因此,“扫黑除恶”是在力图杜绝“运动式”或“一阵风”倾向。“打”可谓立竿见影,而“扫”则更有长效性。“扫”,其实就是把“严打”变“常打”,更具长效性。

    诚如报道所言,“这次‘扫黑’,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通知,整合多部门力量,集党和国家之力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以往,打黑除恶,多是从社会治安角度出发,强调点对点打击黑恶势力犯罪。“这次‘扫黑’是从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巩固执政基础、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在更大范围内,更全面、更深入的扫除黑恶势力,不但要打击犯罪,还要打击违法行为。”如今,地方黑恶势力大有“隐身”趋势,被群众痛恨已久,却一直未能根治。而把“打”变成“扫”,是推进专项斗争的重大转变,更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调整专项斗争策略,回应人民群众期待的有力举措。

    可见,弥补基层“扫黑”短板,使群众安全感增强,进而促进全面小康,是本次专项行动应有的要义。而本次“扫黑”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参与的部门增多,由过去的10多个部门,增加到了近30个。这说明,从“打黑”到“扫黑”,更注重预防,即更加重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齐抓共管。只有常态化打击犯罪和犯罪预防,才能持久保平安,也才能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济社会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就“打老虎”来说,更是雷厉风行,效果明显。而地方黑恶势力的背后,总是有着腐败分子的身影,因此,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及其“保护伞”要依法从严惩处,就是“把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和反腐败、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把扫黑除恶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既有力打击震慑黑恶势力犯罪,形成压倒性态势,又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形成长效机制”。

    由此,从“打”黑除恶到“扫”黑除恶,虽然仅一字之变,却彰显了决心、坚持了原则、探索了新路、履行了法律。尤其是“对涉黑涉恶问题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要有坚决的态度,无论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特别是要查清其背后的‘保护伞’,坚决依法查办,毫不含糊”,更令人期待。看来,中央已下定决心,把扫除黑恶势力与“打老虎”与基层“拍苍蝇”,以及各地脱贫攻坚奔小康高度结合,那句“不管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的表述铿锵有力,必将成为今年基层反腐治理的一个明确的主题。

    而基层组织,就必须立刻行动起来,积极配合中央的“扫黑”行动。任何人或组织,都必须坚持原则,遵守法律,绝不能触碰底线。只要恪守法治原则,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就会获得成功,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同时,一定能为人民群众换来一个更加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