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燕赵微光|范贺明:守护万家灯火的“光明卫士”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07-31 05:41:40
    语音播报

    燕赵微光|范贺明:守护万家灯火的“光明卫士”

    国网兴隆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范贺明

    守护万家灯火的“光明卫士

    范贺明正在对变电站一次设备进行红外测温。通讯员管海颖摄

    7月28日,清晨6时,国网兴隆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范贺明就赶到单位。这一天,他要和同事前往庆丰等5座变电站,进行一整天的巡视工作。

    巡视、记录、汇报、消缺,一年365天,范贺明有300多天在辖区变电站巡视、检修,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多检查一个角落,多发现一个缺陷,就会减少一些故障停电的可能,保证万家灯火长明。”

    2004年12月,范贺明从部队转业,进入国网兴隆县供电公司工作,成为变电检修班的一名员工。“不怕苦不怕累,最怕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他从来没有接触过电力设备,看不懂图纸,分不清检修工具,整个人都是懵的。带他的老师傅看着范贺明犯难的样子,安慰他说:“先学理论,再多到现场转,多看多记,慢慢来。”

    从零学起,他背着工具箱,只要有现场就跟着去,别人干活,他就在一边学,听不懂的记在本上,回去后反复研究学习;别人休息时,他就蹲在设备前学习工作原理、辨认工具;等师傅得空了,赶紧追上去请教;知道自己和科班出身的同事有差距,他买来书籍,自学专业性知识。

    靠着当兵练就的过硬作风,他扎根一线15年,成为远近知名的青年能工巧匠。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坚守岗位。每天驱车二、三百公里,早出晚归,饿了喝口水、吃口面包,继续巡视下一个变电站。疫情防控期间,他巡视巡检63次,累计车程近万公里。

    如今,他担负着23座变电站的运维、试验、检修、清扫、大修技改等管理工作,15年来以“零差错”完成各类保电任务100余次,参与修编规程、预案170余项,巡视变电站2500余次,参与大型检修、技改工程240余次,处理缺陷1200余处。

    在同事们眼中,范贺明不仅能吃苦,还爱琢磨,总是喜欢问“为什么”“是否还可以更好”。

    在公司创新工作室,一个底部直径9.8厘米、高22.5厘米的工具,看起来很不起眼,但每年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二十余万元。这是范贺明和同事研发的“多功能电缆头液压钳”,主要用于电缆抢修。

    这个发明,源于一次抢修的经历。

    2016年,在一次电缆抢修中,范贺明用夹剪给电缆断线,导致电缆接头达不到安装工艺的要求,而且压接电缆接头过程中,压接了3次才成功。“抢修时需要停电,多耗时一分钟,用电就会多受一分影响。”

    “夹剪咬合面太窄,一次性夹不断电缆线,导致压接电缆接头耗时太长,抢修效率低。”回到单位后,他召集了几个创新能手一起分析研究,想设计出一种既方便又高效的检修工具。翻阅书籍,细抠图纸,又跑遍了各大五金市场,寻找各类工具和材料,进行现场试验。

    材料密度不行换材料、钳口方向不对改方向,经过5个多月的不断修改,上百次试验,范贺明和同事们终于研制出“多功能电缆头液压钳”,安装工艺合格率达100%,抢修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

    “检修时工人总要拎着一个大概六七公斤的液压钳,太沉了。”为了减轻工具箱的负担,他通过科学计算,改变选材,继续对液压钳升级改良,又使工具重量降低了三分之一。这项创新成果通过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大赛比拼,得到认可并推广应用。

    从液压钳开始,范贺明看到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发明创造的劲头更大了。几年来,他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4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普通期刊论文4篇,省(部)级创新成果奖30余项,为企业累计创造经济效益500余万元。

    从“门外汉”练成“行家里手”,从“侦察兵”转型“青年尖兵”,多年来,范贺明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河北省能工巧匠等荣誉称号。(河北日报记者崔丛丛 薛惠娟

    责任编辑:张云

    下一篇: 办结举报问题580件 “文明沧州”App打造便民服务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