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衡水桃城区新闻桃城动态
  • 分享
  • 驻阜城刘守桥村工作队杨保国:做百姓脱贫致富的贴心人

    来源:衡水新闻网 2018-07-24 15:02:26
    语音播报

    驻阜城刘守桥村工作队杨保国:做百姓脱贫致富的贴心人

    刘守桥村是阜城县码头镇的一个贫困村,底子薄弱、基础差,村民致富无门。如何帮助老百姓拔掉穷根走上致富路,成了摆在驻村帮扶工作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6年早春时节,阜城县安监局副局长杨保国进驻刘守桥村,担任起了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倾心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争做群众的贴心人。

    心系群众解民忧

    “路像牛梭弓箭弯,道边全是杂草摊;文体活动没处去,闲来只能溜墙边。”这是两年前刘守桥村的真实写照。杨保国和两名工作队员刚到刘守桥村开展扶贫,就深入村民家中走访。有一次,一个贫困户问,你们带着多少钱来扶贫?杨保国告诉他,虽然带得钱不多,但党和国家有很多扶贫脱贫的好政策,一定能帮助大家尽快致富。贫困户不耐烦地说,“连钱都发不了几个,那还唱啥高调,扶什么贫,别在村里遭罪啦,赶紧回城里享福去吧”。眼前的这一幕,让杨保国深感扶贫难扶志更难。

    可扶贫是天大的事儿,再难也要干!杨保国和他的工作队利用一个月时间,白天到地里帮干农活,晚上到炕头聊天谈心,走遍了全村153户,摸清了村里的贫困底数,梳理了群众的几十条心愿和期盼。路不好走是这个村的第一大难题,而这条路上的最大的阻碍就是一位村民的宅院,杨保国多次与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商议,研究修路方案。可不少村民泼冷水,“初来乍到就想修道?能把道上那个弯打直,算你们本事!”为拔下这根“钉子”,杨保国先后买了水果、文具、零食,甚至酒菜,到家里、到地头找户主苦口婆心地做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多次,有人劝他实在不行就算了,杨保国笑笑说,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还三顾茅庐呢,更何况我们是要拆了人家的房子,房主不愿意是可以理解的,只要能说服房主我多跑几趟腿算得了什么!后来房主被他的真诚感动了,抱着拳头对他说,“冲你这股说事干事的倔劲儿,房子随便扒,我绝没有二话”。修路十来天,杨保国和他的两名队员白天盯着干活、晚上看护工地,汗一身、泥一身,一下子瘦了五六斤,凭着精卫填海般的精神,终于把路给修通了。路修好的那一天,乡亲们的脸上都带着笑容,开心得像过年一样。

    精准施策助增收

    路修通了,乡亲们也对杨保国的扶贫工作队认可了。工作队趁热打铁,在村北230亩盐碱地上,打深井、装防渗、硬化田间道路,让这块闲置多年的空地彻底变成了肥田,并且邀请农业专家来村里考察,帮农户调整种植结构,考虑到刘守桥村土地、气温、劳动强度和销售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杨保国决定引进优质大豆作为种植业调整发展的主要品种。

    “很多老百姓刚开始对种植大豆心里没底,担心成活率低而且没有销路,现在看来,成活率挺高,长势不错,老百姓心里有着落了,我们也就放心了。”在村北的地里,看着一棵棵硕果累累的大豆,杨保国心里踏实了许多。土地能否增值还得靠效益说话,为此杨保国主动联系了县里的调味品厂,采用订单种植,所有产出的大豆不低于市场价由调味品厂全部收购,县里还为种植大豆的贫困户每亩补助200元,使贫困户每亩收入超过1200元。杨保国介绍,目前在改良土地上种植了100亩优质大豆,让9户贫困群众增加了收入,下一步他将继续扩大销路,让更多的贫困户实现增收。

    无私奉献得民心

    “第一书记”不会干实事,他们就是来挂个名的。这是刘守桥村大部分村民对“第一书记”这个词的第一印象。可如今,村民们对“第一书记”的定义却普遍是:“第一书记”,真的会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做实事。

    杨保国对记者说:“在村里住的日子长了,乡亲们也从进村时喊我杨局长,直接喊我老杨、大兄弟了。”从称呼的变化,杨保国感受到和大伙儿的心越来越近了,村里的大事小情更好办了。

    精神上的贫困是真贫困,精神上不脱贫不算真脱贫。在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工作队把文明提升、移风易俗和道德建设作为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顺利拆除了村里3处旧房,新建了休闲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争取单位资金支持,改造了党群服务中心;开办了道德讲堂和农民夜校;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合格党员,发展标兵”评选活动,树立了10名党员典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了“美丽家庭”评比创建活动;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组建了31人的志愿者服务队;认真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这些活动增强了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

    该村党支部书记张玉江告诉记者,杨保国没来之前,村级班子做事都是只做自己分内之事,即使是分内之事,可做可不做的就不做。如今,大家相互合作,事事拧成一股绳,尽己所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但凡碰面的村民,都会热情地招呼杨保国到他们家去坐坐。杨保国感慨地说:“两年多了,村民们早已把我当成自家人了,我也已经把刘守桥村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今年春天,单位计划轮换驻村干部,乡亲们自发找村干部、找局领导,恳请我们留下。看着那些贫穷的父老乡亲,我心里十分难受,不改变这个村的贫穷状况,我就不离开这里,帮助刘守桥村的每个村民都过上小康生活。”

    责任编辑:翟一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