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秦皇岛政治经济
  • 分享
  • 秦皇岛市同盛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程立志:从矿老板到“药痴”——“新时代民营先锋”系列报道⑦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8-08 16:58:56
    语音播报

    秦皇岛市同盛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程立志:从矿老板到“药痴”——“新时代民营先锋”系列报道⑦

    秦皇岛市同盛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程立志与采访记者合影。 林荣枕摄

    采访地点定在了青龙满族自治县河南村,程立志约好在进村的岔路口等我们,远远地看到一个肤色黝黑、中等身材的中年汉子站在一辆布满尘土泥浆的越野车前,直觉告诉我们,这就是他了。

    走近了,这辆黑色的越野车通身上下糊满了泥浆,几乎看不出底色,只有前挡风玻璃处是干净的。看出我们对他的“伙计”感兴趣,程立志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农村条件差。我每天早晨雷打不动,准时5点起床,开车到基地转悠,看看药材的生长情况,有没有发生病虫害。忙忙活活的跑一天,也只能看一个基地,实在没有时间洗车。”

    眼前的程立志穿着一件半旧的体恤,裤管和皮鞋上都是土,丝毫看不出这曾是一位在青龙小有名气的矿老板。

    回忆起2013年之前10年矿老板的日子,程立志的最大感受是——“钱都不知道怎么花”。然而,让人费解的是,从那一年之后,他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转型当药农。

    合作伙伴们笑他傻,乡亲们笑他痴。然而谈起那次转型,程立志笑眯眯的双眼里闪烁着一丝农民的狡黠:“现在他们看到了,我这是有远见!”

    同盛医药公司董事长程立志向记者介绍中药育种大棚的情况。 李淑丽摄

    转型之路并不容易。三年中苦苦找寻项目、一年里反复在田间地头实验,才终于让他下定决心——种植中草药,并把这当成一辈子的事业!2014年春天,秦皇岛市同盛医药有限公司第一个1000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育苗开始,经过4年的生长,千亩北苍术已经带来了超过千万元的效益。

    熟悉程立志的人,都喊他“药痴”。

    “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干啥务啥。”程立志说,这个没事喜欢琢磨的癖好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他的中草药事业。从一开始的毫无经验,到田间地头的反复摸索成为中草药种植“土专家”;从当初流转1000亩地“小打小闹”的试水,到在他的带动下当地中药材种植遍地开花,成为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从单纯的种植,到成品加工、中草药博览园全产业链的打造……程立志一头扎进了中草药行业,当起了现代“药农”。

    矿老板转型当药农

    嗓音略低,语速略慢,初见程立志,觉得他不太健谈。然而没想到话题一转到药材上,他打开的话匣子就收不住了。

    同盛医花的员工正在精心进行中药育种种植。 李淑丽摄

    “我应该是青龙搞矿山的人里面转型最早的。”2003年程立志涉足矿山行业时,正是矿业发展最好的时期,他也成为人们羡慕的矿老板。谁也没想到,2009年的时候他毅然决定转型。

    放弃日进斗金的行业,进行不太确定的转型,无论对谁来说都需要莫大的勇气,然而程立志这次的“转身”义无反顾:“很多人都整不明白,好好的为啥转?我这人干事爱琢磨,钢铁行业貌似风光无限,可高峰波谷的周期性很强,越是行业最好的时候,越要趁早谋划转型。”

    决定下了,可到底干什么呢?程立志琢磨上了,这一琢磨就是三年,最后被省农业厅一位朋友“点醒”:现在农业政策好,干啥也不如回家搞“大农业”。

    大目标定了,接下来是具体项目。程立志是土生土长的青龙人,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他经常放学后背着篓子上山挖药,然后用卖药的钱买一些书本。在高中毕业后,他还做过三四年的药贩,由此深知青龙的道地中药材深受市场欢迎。

    程立志向大家介绍同盛医药产业园的未来规划。 李淑丽摄

    青龙产的中药材有数百种,挑选哪个或者哪些品种来种植呢?经过2013年一年的试种,以及期间考察市场和品种,2014年正月,程立志和合伙人最终敲定,要大规模种植北苍术。

    “我们小时候北苍术卖几分钱一斤,后来几毛钱一斤,价格一直呈上涨趋势,非典期间曾卖到一百多元每公斤,到种植前已经卖到了每公斤38元。”

    吸引程立志种植北苍术的除了一路上涨的价格,还有北苍术野生资源越来越少,“以前放学很快就能刨一篓,大的每株能达到七八斤,现在一天也挖不上一筐,而且植株也很小。”

    同年春天,一个近千亩的种植基地在七道河乡建成,第一次种植的母本来自从山上挖来的北苍术野生根。“这个投资400多万的北苍术种植基地,是国内第一家种植北苍术的基地,同时也是面积最大的。”

    ●潜心研究成“药痴”

    干一行,爱一行,研究一行。这是程立志多年来的行事风格,而在中草药种植方面,程立志已经达到了视药如宝、爱药如痴的地步。

    北苍术的野生驯化家植根本无经验可循,程立志采用了最传统的种植方式——移植。“当时网上查找不到任何资料,只能一步步摸索着来,真种植时才发现,自己根本不了解北苍术的习性。”程立志静下心来边研究边总结,慢慢的掌握了一些门道。北苍术怕水,一旦涝了就会烂根,他就改平地种植为起垄培土种植,这不仅可以防止根腐病,亩产量还可以提高10-20%。

    除草问题也没让程立志少费脑筋。为了保持中药材的品质,程立志坚决杜绝使用除草剂,但是靠人工除草成本太高,于是他反复试验,寻求一种省力又有效的除草方法,白膜、黑膜,滴灌、微喷……每样都达不到效果。

    程立志引进的北京市科协青龙县中药种植扶贫项目对接活动造福了众多村民。 同盛医药公司提供

    最后他将目光投向了防草布:整块地全部用防草布覆盖,再根据种植行距要求在布上打孔。想法有了,工具又成了问题。程立志先去集市上买了5元一个的小铲,但是打孔速度太慢。他又找来2寸直径的铁管,由于管口太钝,使用费劲。将铁管口切割成斜口呢?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切割,钢管直径由2寸变1寸、由1寸变6分,终于符合了种植要求。最后在切割好的钢管底部焊上脚踩装置,找工人一试,还挺实用。

    “为了造出顺手的工具,有一段时间都魔怔了。”程立志笑着说。“我们的好多种植工艺改进和工具创造,都是我这么一点点琢磨出来的。”

    种植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意外收获也会不期而遇。那还是在第一次大规模种下北苍术不久,一次去安国,提起种植北苍术,没想到人家开口问“有没有种子。”这让程立志一愣,以前挖药也没有留意过北苍术的种子啊。接下来对方的话让他更是惊诧:一斤北苍术种子的收购价格竟然是600多元!

    2015年,经过两年的生长,基地里面的北苍术收获了2600多斤种子,带回了160多万的收益。2016年、2017年,又连续两年收种子、卖种子,没想到,三年仅卖种子一项收入就超500万元,一下子收回了投资。

    独到的眼光,辛苦的付出,最终为程立志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17年底,第一批种植的北苍术迎来收获季,种植时市场价38元/公斤,几年下来价格猛涨,当年已达110元/公斤,价格涨了近三倍,4年纯效益超千万元。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同行业一流”

    同盛医药公司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北苍术生产基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董事长程立志正在药田里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 同盛医药公司提供

    北苍术种植的大获成功,让程立志尝到了转型的甜头。几年间,他扩大规模,打造9个自营的种植基地,分布在青龙的9个乡镇,至2017年年底,公司自营基地达到4800亩,60%的面积种植北苍术。

    沿着承秦高速广茶山下道口前行不远,就到了同盛中医药产业园,在园区西侧,一排崭新的温室大棚已经建成,这里是程立志的“宝贝”之一:工厂化育苗车间。三千多平米的车间内,宽敞舒适,南北两侧长达40米的苗床上摆满了育苗盘,靠近门口,早先栽种的一批育苗盘已经一片青翠,绿油油的小苗舒展着嫩叶,显示着勃勃生机。

    从源头做起,做到良种良苗,运用科学手段管理种植,药材收获后进行粗加工制作中药饮片……在程立志的规划里,一条中药从育苗到种植到加工的整个产业链已经形成,并且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与国内顶级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合作,利用克隆技术快繁实现工业化制种,填补国内行业空白;规范药材种植流程,直至制定行业规范,保证药材品质,提升产量;建设中药饮片加工厂,对各种中药粗加工,年产2000吨……与此同时,一座以中草药种植为主题、占地4870亩的中草药博览园也已经立项,建成后,将集中草药研发、观光休闲、养生保健为一体。

    在自己努力发展壮大的同时,程立志不忘带动乡邻一起致富,共同擦亮青龙道地药材的招牌。2014年12月,程立志牵头成立了秦皇岛市中药材商会,并任商会会长,商会与国内多家中药材商会、药企建立密切联系,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广泛的业务合作。

    2016年,青龙满族自治县把中药材产业作为扶贫攻坚支柱产业,把同盛医药公司作为全县中药材产业的龙头企业。此后,同盛医药开始与该县25个乡镇的72个贫困村合作,从种子前期佘付到手把手技术指导,再到药材保护价收购,一年就帮助合作农户人均增收2000多元,帮助贫困户及早稳定脱贫。

    同盛医药成为青龙县扶贫攻坚龙头企业,董事长程立志上台领奖。 同盛医药公司提供

    家里有了梧桐树,不愁招不来金凤凰。燕山山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造就了青龙中药材的好品质。几年来,同盛医药的种植基地吸引了大批科研院所、药企、高校的注意,北京中医药管理局、北京中医药协会、国药集团以及北京数家大型医院均到基地实地考察过中药材品质,并在积极把青龙作为北京中药材原料基地。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同行业一流,必须拿良心来做药。”程立志的这句话掷地有声。几年的实践,程立志比谁都明白,中药材种植看着简单,其实做起来很难,“种中药材本身是个细活儿,拉扯小孩一样。”

    从2013年至今,程立志每天早晨5点准时起来,开车跑基地,几乎每天都忙到晚上十点以后。前不久工厂大棚开始育苗,他就更忙了,近在咫尺的家竟然一周才能回一次。

    “心在大棚里呢。”说到这,程立志又眯眼咧嘴笑了。(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于军涛、张辉、李淑丽)

    【记者手记】

    痴于一艺事竞成

    一个长期从事粗放开采业的矿老板,有一天立志转型,几年的时间,竟然把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药材种植企业打造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当地扶贫攻坚龙头企业。如此华丽的蝶变、如此跨度的转身,靠的是什么?

    答案就在程立志身上的“痴”字。

    在记者看来,这个“痴”,可以理解成专注,可以解读为用心,或者用程立志自己朴素的解释,就是“干啥务啥”的动手动脑能力。

    迷上了中草药种植,遂念兹在兹,日夜思之,可谓专注;种植北苍术,没有种苗,北苍术怕涝,便一步步摸索着从山上移植野生母株和起垄培土种植,可谓用心;绿色种植,除草不能用药,于是就琢磨出了防草布覆盖法,并创造了顺手的工具,可谓超强的动手动脑能力。

    程立志的经历启示我们,世上无难事,只不过大多数的失败者缺少专注和用心的“痴劲儿”罢了。(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于军涛、张辉、李淑丽)

    责任编辑:王春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