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宋鹏伟:过度焦虑与讳疾忌医是健康大敌

河北新闻网 2021-12-24 10:55:52
语音播报
  • 分享
  • 宋鹏伟:过度焦虑与讳疾忌医是健康大敌

    小病大治,曾是对医院过度医疗的形象概括,如今在有些人那里却恰好相反——由于不放心,总想往医院跑,拜托医生再检查检查、开点药。与之相对应的是抵触体检,看似表现南辕北辙,背后原因却并无不同,都是对自身健康过度焦虑,害怕最坏的结果降临到自己身上。

       现实中,很多人都有类似表现。当自身出现一些轻微不适,如咳嗽、头疼等,就开始抑制不住地胡思乱想,倘若反复发作,更是惴惴不安,开始上网搜索相关知识。只要了解了一些疾病的症状和诊断标准后,就情不自禁地对号入座,怀疑自己当下的反应很可能是某种大病的先兆。

       其实,这种心理状态早已有之,在特定人群中还十分普遍。譬如,有一种心理现象叫“医学生综合征”,又叫“三年级综合征”,指的是医学生在上大三后,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的增加,很容易习惯性地将疾病症状和自身或家人对照,感觉自己浑身都是病,产生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与医学生相同的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可以轻松获取大量医学信息,于是也有了类似烦恼。但不同的是,医学生接受知识是系统和严谨的,还有老师可以及时请教,而普通人没有这些条件,接受的多是一些碎片化甚至是某些营销号故意散布的伪科学信息。加之随年龄增大而出现的不健康症状越来越多,医学进步能够早发现的隐患越来越多,于是很难从焦虑情绪中走出来。

       如何应对?有人选择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发现隐患就及时干预。这种态度值得提倡,但不可过度,尤其是像新闻中那位老人,紧张焦虑到草木皆兵的程度——不相信自己只是“疾在腠理”,而认为只是因医学尚不发达或医生不够负责,没有发现自己已“病在骨髓”。这种忧心忡忡与反复确认,已经近乎于一种强迫症症状,长期不良的心理暗示,无疑对身体健康有极大伤害。

       也有人选择回避,那就是拒绝体检。虽然也知道是讳疾忌医,但潜意识里总想把未来交给命运,能拖一会儿算一会儿。这显然也是错误的态度,尤其是在医学不断进步的今天,无形中丧失了很多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究其根源,也是源于恐惧,深知自己不愿或无力改变吸烟、熬夜等习惯,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于是干脆“眼不见心不烦”。长期对身体指标变化的无知,也不利于自身健康的保持。

       没有绝对健康的人,只是疾病还未到来。想清楚这一点,便知道对未来的过度担心没有必要,何必要为不确定的东西确定性地伤害自己?科学的态度,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不断给自己的健康银行里存钱,并相信科学,定时参加体检,了解和处置自己的不健康状态。知易行难,尤其是对老年人而言,需要充实自己的老年生活,将放在自身健康上的过多注意力分散一部分出去,改变“等病来”的心态;作为子女,平时也要多关心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避免他们整日钻牛角尖;同时,社区和医疗机构也要加大科普宣传,引导老年人正确认知各种疾病、体检的意义、保健品的作用等,用更多的科学常识竖起一道防火墙,以抵御海量垃圾信息和不良情绪的侵扰。


    责任编辑:任凯

    下一篇: 江文:年终考核,莫被“材料政绩”遮望眼
    视频直播
    直播 | 2021年河北省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直播|冀才进行时——网络直播引才活动开启

    预告 | 河北省林业草原生态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热门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