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时评燕赵观澜
  • 分享
  • “马兰实验”,公益扶贫开发的新模式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2-06 15:59:08
    语音播报

    “马兰实验”,公益扶贫开发的新模式

    反复征求有关专家、公益人士以及村民意见,2012年10月,阜平县世外源农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马兰村诞生了。这是一家形式奇特的公司:从留美博士、企业家、专家,到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山区农民,都是它的股东。五年来,这家启动资金只有68万元的股份制公司,靠着自力更生发展成一家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的企业,它所倡导的勤劳致富理念,正在改变着阜平县马兰村的乡村面貌和人们对生活的认知。(2018年2月2日河北新闻网)

    阜平,是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的全国重点贫困县,自然条件是我国北方山区最贫瘠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县除了10多万亩水浇地,剩下的大都是用石头块垒在山梁上的“薄田”,而位于城南庄镇西部深山区的马兰村也不例外。靠什么脱贫、怎么脱贫,一度成了摆在20多万阜平人面前的巨大考验。通过五年的努力,“公益扶贫的马兰实验”成为一种精准扶贫的新探索,既有别于惯常的直接给钱给物,又不同于纯粹的产业扶贫,而是基于农村劳动力和公益人士有限资金基础上的一种公益扶贫开发新模式。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积极帮助贫困群众找出路、拔“穷根”,一大批贫困村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但在贫困地区,由于劳动边际收益相对低下,往往会催生等、靠、要思想,认为扶贫就是“弄点钱,咱们一起把它辟了(分了)”。这种思想上的“贫困”,直接导致依靠自身脱贫的内动力不足。针对这一问题,“马兰实验”鼓励村民以出钱、出地、出力等多种形式灵活参与公司运作,采用股份制合作形式整合资源,变公益捐赠为股份参与,彻底破除群众中的“等、靠、要”思想,主动参与到扶贫中来。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主体,最终脱贫是要靠他们的双手去劳动、去奋斗。当下,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贫困村大多是穷在产业上,精准扶贫难度非常大。那么,“事儿怎么干”?作为公益扶贫的一种尝试,“马兰实验”正是靠着一年一年踏踏实实的实验与摸索,不嫌小、不嫌慢,更多地看重前景和效益,最终找到了适宜本地开展的生态有机循环农业项目,增强了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思想、观念和思路的贫困。如果说上级政策是牵引力,外部帮扶是推动力,那么,贫困群众自身的“思想脱贫”则是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扶贫不是包办,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庸俗化地理解帮扶,一提联系服务群众,就给群众送钱送东西,而是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扶上马,送一程” ,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马兰实验”倡导的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理念,也让当地百姓的思想有了转变,大家都认识到,扶贫要扶勤,不扶懒,全村常住农户77户中以各种形式参与公司运营的就有75户。

    毋庸置疑,“马兰实验”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扶贫开发新模式,能够帮助贫困群体消除等、靠、要思想,树立起“劳动创造财富”的意识,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使他们有脱贫致富的技艺和底气。随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节点的临近,随着政府相关部门扶持力度的加大,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产业规模的逐渐扩大,我们期待“马兰实验”这一开发扶贫新模式,辐射带动效应更加明显,让贫困群众在更多的“马兰实验”中脱贫致富,早日过上好日子。(刘爱萍)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